返回列表 發帖

別做「憤怒鳥」 年輕人要自強

別做「憤怒鳥」 年輕人要自強

撰文:沈帥青
欄名:港是港非

【經濟日報專訊】本港一項調查顯示,年紀愈輕,對目前民生狀況愈不滿意。年輕人生於最好的年代,但社會經濟轉變令他們面前的路不易行,學者形容他們是「憤怒鳥世代」,怨懟社會未能給予上流希望,但自己又有否盡力打造未來?
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於去年12月至今年1月訪問逾千名港人,發現年紀愈輕者,對社會目前民生狀況愈不滿,18至29歲組別的不滿意率達59%,較30至49歲(55%)及50歲或以上(41%)組別為高,而滿意率亦是全部組別中最低。
80後、90後皆生於安穩年代,大部分人不用為兩餐溫飽發愁,物質遠較過去豐裕,且大部分能獲得大專教育,整體教育水平大大提升,20多歲才投身社會。他們獲得的照顧,相比起上一輩或父母輩,可說是幸運得多,年輕人還有甚麼不滿、憤怒?
青貧族滿瀉 難規劃人生
誠然,80後、90後生於安逸,學歷高,對未來自然有更大期望,可是面對的卻隨時是更大失望,看着父母長輩當年有高學歷便能順利平步青雲,如今卻滿街大學生,一紙證書也不能保證高薪;過往社會流動快、經濟增長高,加薪、升遷頻密;如今經濟仍然增長,但年輕人上流機會卻大減,薪金平均增長在2001年至11年更只有0%至4%,青貧族比比皆是。
踏出社會,不但難站穩腳,樓價高、租金高,消費通脹也飈升,生活壓迫感令年輕人更感氣餒,置業安居、成家立室變成建基於「一層樓」之上,但卻望樓興歎,何來希望規劃人生?
按社會資源分配規則,年輕人不會是優先受助者,長遠房屋策略委員會今日將討論有關港人住屋需求,但據悉年輕單身人士只排在受助優先最末,等政府打救無望。
再者,社會人口老化問題嚴重,至2041年每3名勞動人口,便要撫養2名兒童及長者,眼光看遠一點,年輕人看到的只是更大的重擔,沒有建起希望的基礎。
事實上,全球已發展地區近年也紛紛遇上年輕人怨氣大增的問題,台灣有媒體稱之為「憤怒鳥世代」,並嘗試探討原因。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便指,年輕人面對高學費、高樓價、高物價、低薪金的「三高一低」,故此對未來難有願景。
對社會衍生不滿情緒或怨氣,無力感大增,不止對結婚生育失去意願,且更出現日本稱之為「下流志向」的現象,年輕人不追求愈來愈好的工作,甚至寧願無業或兼職,也不願做全職工作,呈現放棄人生的態度,甚至把矛頭指向社會或政府,認為社會要為此負責。
時事評論員梁文道便曾寫過,10年前的香港社會,每個人都覺得成功失敗是靠自己的,對自己有信心,相信自己會愈來愈好,可是如今卻會說自己愈來愈糟,社會也愈來愈糟。
要有改變 須由個人做起
其實,每個年代的年輕人也有經過艱難的日子,例如50後、60後出生於貧窮年代,70後的「獅子山下」日子,只是苦盡甘來,當年他們買樓也要經多年儲蓄,省吃儉用,如今年輕一代,剛畢業幾年,學費貸款未還清卻已呻買不到樓、每年一、兩次離港旅行則屬等閒事,相比起來,是否又只可怨懟社會?
是甚麼造成了「憤怒鳥世代」?社會經濟隨時代轉變,難以控制,年輕人有不滿情緒,可以理解,但憤怒過後,是否就只問責社會?人生要有改變,有時必須由個人做起。
近日一名叫Adam Pacitti的英國年輕人,大學以優異成績畢業後,卻只能在市集當雜工,他的夢想是當製片,但屢寄求職信也沒回應,最後他將身上僅餘的500英鎊(約6,223港元)積蓄買下戶外廣告刊登「Please Give Me a Job」句子,結果不到一天就獲得熱烈回應。比起當一隻「憤怒鳥」,這樣才更酷,助自己盡快脫離牢籠。

政府的作為也有關係~也不是完全都是本身的錯
不過要好好面對這個社會XD

TOP

宜家尼幾代出世時候環境太好 不知貧苦為何物

有小小不如意就好大反應

TOP

返回列表